误把假毒品当真毒品贩卖,实务该如何处理
2、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2月20日《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大派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对以假毒品进行犯罪的定性明知是假毒品而冒充毒品贩卖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不知道是假毒品而当作毒品走私、贩卖、运输、窝藏的,应当以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未遂)定罪处罚。
4、《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第5辑:胡斌、张筠筠等故意杀人、运输毒品(未遂)案【第37号】——误认尸块为毒品而予以运输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裁判理由:误认尸块为毒品予以运输,应以运输毒品罪(未遂)定性被告人张筠筠、张筠峰意图运输毒品,实际运输尸块的行为,属刑法理论上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一种,因此不能实现其犯罪目的,属对象不能犯。对于不能犯能否予以治罪,应当区分绝对不能犯与相对不能犯两种情形作出处理。
所谓绝对不能犯,是指行为人出于极端迷信、愚昧无知而采取没有任何客观根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实际危害结果的手段、方法,企图实现其犯罪意图的情况,如使用“烧香念咒”、“画符烧纸”、“香灰投毒”等方法杀人等。
所谓相对不能犯,是指行为人在对自已行为的性质及实现行为目的的方法、手段的性质没有发生错误认识的前提下,由于疏忽大意等心理状态造成了对实施
犯罪的工具或手段的误认,以致选择了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其犯罪意图的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如误把白糖当砒霜用来毒人等。
5、《刑法案典》(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总主编,胡云腾等主编,2016年6月出版),收录了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民法院判例(黄某诈骗、潘某等贩卖毒品案):对贩卖假毒品行为如何定性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是假毒品,黄某明知是假毒品而让潘某、宋某误以为真毒品去贩卖,黄某构成诈骗罪,潘某、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
二、理论发展产生争议
随着日本不能犯理论引入我国,我国学者开始质疑不能犯未遂的通说,其中以张明楷教授为代表。他指出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罪过,其客观上实施的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意,其客观行为没有侵害合法权益的任何危险时,就应认定为不可罚的不能犯。
有实务人士提出,如果客观上实施的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的话,会给实务操作带来困难和混乱。比如,经过全国多裁判文书搜索,被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犯罪预备、未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比如大毒枭备毒资安排人手联系上家准备购买毒品用于贩卖过程中被抓而判刑,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通话清单、毒资等客观性证据齐全,就是没有抓到上家,大家认为认定贩卖毒品罪(预备或者未遂)没有问题。但如果认为一定要客观上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才能定罪的话,势必须要查明上家所要出售的毒品是真毒品还是假毒品,如果在诉讼过程中,所谓的“上家”突然来自首了,并且带来了面粉称原来是要打算卖假毒品给他的,数量也刚好不够诈骗罪的数额,那么是否二人都得释放了呢?当然也有人提出,前者在预备阶段被抓后处罚是因为他可能买到真毒品,一般实施下去侵犯法益是大概率,所以我们一边在讲法益是否客观的遭到侵害危险时一般也需要预防处罚这种预备犯和“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买到毒品的未遂犯。但这种说法似乎有点强盗逻辑,既然讲客观就要尊重客观事实,客观上就很可能买到到是假毒品,那么是否意味着公安机关只能在毒品交易后看看毒品到底是真是假才能抓人呢?
从民众的感受而言,一个强奸犯到处踩点物色目标、跟踪女性被抓。同样这个强奸犯,警察来的晚了一点,他物色跟踪后扑倒一个发现是一个男性,认为客观上不存在侵犯法益的危险释放。从民众的感受而言,不管你强奸到了男性还是一头猪,你之前的物色踩点跟踪就应该抓应该处理,为何多了一些环节反而不处理了呢?这种对象不能犯,是否同样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阵痛和影响呢?是否要等他再继续强奸到真正的女性才能将他绳之以法呢?
2747
电信诈骗一万元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1万元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全部退还,认罪态度也好的话,有很大的机会争取到缓刑。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
一般初犯怀孕了的,最终被判缓刑的可能性会很大,但前提还是需要满足缓刑的标准才行。在我国的刑法当中,如果犯人是还没有达到法定年龄18周岁,或者是犯人是在孕期的妇女,以及犯人的法定年龄已经到达了75周岁以...
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
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第一组织三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五千元以上的;第二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量额累计五万元以上的。 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
非法拘禁罪立案标准:《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