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某怀疑自己分居的妻子有了新的恋人,他将职业保镖王某等人带到岳父朱某的家中闹事。 10天后,王某某因沈某的要求前往朱某家中并殴打朱某,却不料被朱某刺伤,失血过多身亡。经过检察院的补充调查,最终确定朱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
被害人?嫌疑人?
2019年6月,检察院的检察官陆续受理了两起案件。令人奇怪的是,在另一起故意伤害致使他人死亡的案件中,寻衅滋事案的被害人竟然成了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还面临着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一条人命,牵扯两起刑事案件,这两个案件究竟是怎样的案件,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经调查,第一起案件也就是寻衅滋事案发生在2019年3月18日,嫌疑人沈某怀疑自己分居的妻子朱女士有外遇,他纠集了包括保镖王某在内的十多人到岳父朱某家,打了朱女士和朱某,使得两人受轻微伤。第二天,他又带领王某等人在朱某家门口和其所属两辆汽车上喷上了侮辱性语句,造成了两万余元的物损价值。
另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发生在十天后,朱某在小区楼道入口遇到了王某。王某伏击了朱某,在被重击数拳后朱某用他携带的折叠式弹簧刀刺伤了王某的左胸。王某独自离开后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自行调查研究,最终还人以清白
朱某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
➤首先,检察官先后四次询问朱女士和朱某,调取朱女士一家13次报警记录,收集朱女士收到的来自沈某的威胁短信,补充调阅执法记录仪的录像以确认沈某等人长期骚扰,威胁并殴打朱女士一家,甚至在警察面前扬言对他们进行24小时跟踪,以方便继续殴打他们。
➤其次,通过在手机上汇总的数十万个电子数据信息,可以确定沈某纠集的王某等十多人都是是专业保镖,健身教练或体育院校的学生,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散打和拳击运动员。而王某和朱某,一个是身高1.8米的专业保镖,另一个则是年过六旬还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两者之间差距显而易见。
➤再次,由于侦查机构传送的录像不够清晰,检察院依靠市检察院技术部门对视频进行了声像技术放大和清晰化处理,发现朱某一直到王某对自己打了第三拳后,才挥刀刺向王某,且在此过程中他一直处于弯腰状态,不可能瞄准对手的要害部位。此后,王某又连续两脚踹飞朱某后才离开。
➤最后,根据公安机关的工作情况可以认定,事发后第二天,邻居们在绿化带发现王某的尸体并报警,但在听到朱某的辩解后,他们于当天取回了朱某的报警材料,证实在案发后朱某立即打电话报了警,并将涉案刀具提交给了警方。
通过补充调查,终于发现了案情的真相。朱某长期遭受严重暴力威胁,并且在当天被打断了九根肋骨。为了与极端暴力作斗争,他用随身携带的刀具随意刺了一下,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依法撤回移送审查公诉。朱某本来可能会面临十多年的刑罚,但最终摆脱了嫌疑,获得了自由。
补充证据,有罪必究
在处理此案期间,检察官发现沈某等人还涉嫌非法拘禁罪。于是公安机关调取了沈某等人的手机,进行了数据恢复,并委托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复查。
通过逐一查看并整理相关的聊天记录,发现沈某等人曾两次强行带走被害人滕某并关押起来,迫使他承认他与朱女士存在不正当关系,并且有殴打情节。面对充分的证据,三名被告最终认罪。检察官对增加的非法拘留提起公诉,并获得了法院的判决。
虽然已经对案情准确定性,并还了无辜者清白,但死者王某的家人多次到公安机关探访闹事。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多次与沈某、王某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释明法律说清理由。最终,两起案件的引发者沈某自愿赔偿死者王某家属钱款,矛盾得以解决。
经过引导和自我补给调查,最终依法处理了一条人命,两起刑事案件,三项罪名和四名犯罪嫌疑人。无辜者没有蒙冤,作恶者也受到了严惩。
仟律网小编表示,遇事要冷静,不能一味随着自己的想法来,不能暴力处理问题。法律不会让一个无辜者受冤枉,也不会让一个作恶者逃脱惩处。
1451
电信诈骗一万元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1万元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全部退还,认罪态度也好的话,有很大的机会争取到缓刑。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
一般初犯怀孕了的,最终被判缓刑的可能性会很大,但前提还是需要满足缓刑的标准才行。在我国的刑法当中,如果犯人是还没有达到法定年龄18周岁,或者是犯人是在孕期的妇女,以及犯人的法定年龄已经到达了75周岁以...
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
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第一组织三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五千元以上的;第二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量额累计五万元以上的。 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
非法拘禁罪立案标准:《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