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称,近年来,由于存在监管空白,电子烟产业无序发展,一些产品存在烟碱(尼古丁,下同)含量不清、添加成分不明、烟油泄漏等问题,特别是部分经营者宣传误导消费者,诱导未成年人吸食,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管理办法》提出,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门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电子烟产品销售网点。禁止举办各种形式推介电子烟产品的展会、论坛、博览会等。禁止利用自动售货机等自助售卖方式销售或者变相销售电子烟产品。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
在此之前,2019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同时,通告还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总之就是:不许在网上卖了!
这对主要靠线上销售的电子烟产品如同晴天霹雳,有资本加持的大品牌开始仓促布局线下门店,而更多无力布局线下市场的小品牌则在低价清完库存后草草退出市场。
人们曾经认为电子烟是传统香烟的安全替代品,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子烟不仅有害,还可能让人产生烟草成瘾的“入门效应”(Gateway Effect)。即使用电子烟会使本来不吸烟的人产生尼古丁依赖并进而成为吸烟者。而在这类人群中,青少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21年1月11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公共卫生学教授约翰·皮尔斯博士和其团队在《儿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青少年使用电子烟与日后烟草使用关系的研究,发现使用电子烟会直接导致青少年日后烟草成瘾。这一研究和此前公共卫生学界的多项研究结论吻合:青少年好奇心强,容易在不完全了解其健康危害的情况下产生尼古丁依赖,进而发展为长期吸烟者。约翰·皮尔斯团队的这项跟踪研究始于2014年,研究团队选取了12-24岁的青少年及年轻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之后的四年每年随访。研究者发现,青少年会随着年龄增长烟草依赖加强。2014年,约翰·皮尔斯团队首次调查时,45%的被访者曾至少尝试过一种烟草制品。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2%,其中72%的人尝试的烟草制品是电子烟。烟草依赖的效应也随着时间推延逐渐明显。2014年时,吸烟者里仅有12%的人是每日吸烟者,一年之后,这一数字上升到50%。在多种烟草制品的混合使用者中,电子烟使用者日后成为每日吸烟者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群的三倍。“在这些数据里,我们发现,电子烟形成的‘入门效应’让非吸烟者走向真正的烟草成瘾。”研究的第一作者约翰·皮尔斯博士说。这一结论还预测了美国青少年急速上升的电子烟使用率将导致日后烟草成瘾率的大幅上升。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NASEM)发布了一份证据详尽的关于电子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涉及识别和检八百多个通过同行审议的科学研究,多项研究指出电子烟的使用增加了非吸烟者日后吸烟的频率和强度。我国2019年烟草调查结果也发现,过去5年,初中生听说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显著上升,从未吸过电子烟的中学生在接触电子烟之后的12个月内更有可能尝试其他烟草制品。公共卫生学者提醒,大多数关于“入门效应”的研究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控烟基础相对较好。而在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禁令执法不力,烟草的税率和定价相对较低,卷烟被广泛使用且在文化上根深蒂固,所有这些现状导致中低收入国家的青少年从使用电子烟转向吸卷烟的可能性更大,电子烟的“入门效应”会更强。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吸烟者在20岁以前就开始吸烟,电子烟的出现成为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新途径,遏制青少年及年轻人接触电子烟将会是今后控烟的关键。
除了前卫时尚,电子烟还喜欢强调一个功能:健康,有助于戒烟。约翰·皮尔斯团队在另一项成人电子烟研究中也发现,所谓的电子烟帮助人们戒烟成功,并不是真的戒烟,三分之二的人只是戒掉了传统香烟,并继续在使用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此外,目前无法判断电子烟的出现对尼古丁替代疗法和戒烟服务的影响有多大。一些研究认为,电子烟在戒烟门诊中使用,可能会有效。但如果误认为电子烟可以作为大众戒烟手段并大规模使用会影响常规、有确凿证据的戒烟方式的使用,包括行为治疗、戒烟药物和两种方式结合,科学家仍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来研究电子烟带来的影响。公共卫生学者们认为,由于电子烟产品出现时间太短,且产品设计和迭代速度快,当前第三、四代产品和早期产品相比在尼古丁传输方面已经有了较大不同,所以对于早期产品的研究结果已不适用于当前产品。因此,电子烟“有助于戒烟”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使用电子烟依然要保持理智。
除了诱人口味和多彩外观,商家着重宣传的就是电子烟的“健康”“与自然的对话,就从清新的口吻开始”“减少身体负担,不打扰身边人”等宣传语;
配以电子烟民和不吸烟者亲密接触或轻松愉快交谈的场景图片,极易给人造成电子烟不产生二手烟的错觉。
事实是怎样的呢?
电子烟除普遍含有尼古丁以外,使用者吸入并呼出的电子烟雾可能还含有多种有害和潜在的有害物质,包括可深入肺部的超细颗粒、可导致肺部疾病的丁二酮添加剂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致癌物质,以及镍、锡和铅等重金属致癌物。
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委托香港浸会大学测试市面上的13种电子烟,发现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甲醛、多环芳香烃(PAH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其中甲醛及多环芳香烃是已知致癌物,多溴联苯醚会干扰甲状腺分泌及影响生殖能力和胎儿发育。
科学界已经证实,电子烟可能会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电子烟气溶胶会增加呼吸道炎症因子的产生,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进而使人体肺功能下降,这种不利影响与吸烟导致慢阻肺的发病过程非常相似。
一项针对韩国高中生的研究发现,使用电子烟的学生患上哮喘的可能性是从不使用者的2.7倍,因为哮喘而休4天或以上病假的可能性是从不使用者的15.4倍。一项针对中国香港青少年的电子烟使用和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
此外,多种调味剂的毒性及其与电子烟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引起关注。电子烟的口味多达8000种。最初人们认为调味剂会像食品添加剂一样无毒无害。但后来研究人员意识到,即便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可能会对肺部带来严重危害。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调味剂会和电子烟溶剂产生相互作用,对直接暴露在电子烟液中的人类肺细胞显示出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
电子烟还和癌症相关。2020年6月,《Science》子刊刊发了一篇电子烟会改变口腔菌群,导致牙龈疾病或口腔癌的文章。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警告称,使用电子烟几个月后,无论是含有尼古丁还是不含有尼古丁的烟油都会对口腔微生物菌群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引发牙龈疾病、牙齿脱落等危险,并且容易诱导口腔癌症。
2019年,315晚会指出:“与传统香烟一样,电子烟所使用的烟液含有尼古丁,长期吸食同样会成瘾,并且通过检测发现,电子烟烟雾中甲醛浓度是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浓度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烟雾中还检测出大量丙二醇和甘油,在加热情况下转化成成气体的两种物质会对人体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来源:南天一剑、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中安在线、广西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