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大手笔为女主播买房,前妻状告男子与女主播返还财产,能否得到支持?同样的,离婚后当事人对分割财产的协议不满,能否反悔?
1
案例
一对夫妻协议离婚,之后不久女方听说男方辉巨资为网络男主播买房,经调查发现,在他们离婚前一天,男子给女主播汇款40万元。并在离婚一个多月后分别向外省某房产公司支付53万、50万元的购房款。
女子认为,这笔钱应该是她和前夫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前夫在离婚时隐瞒了这笔共同财产,损害了她的合法权益。而女主播作为第三者,违背法律与社会公序良俗,应该返还这笔款项。
遂将男子与女主播起诉到法院,要求返还该笔“夫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
2
法院判决
判令女主播将其在男方离婚前收取的40万元款项中的20万元及利息返还给男方前妻,驳回了前妻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一审认为,夫妻俩人协议离婚时,已经对双方婚姻关系期间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并约定各自名下的存款离婚后归各自所有,该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离婚前一天,男方向女主播汇款的4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俩人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是离婚后的向房产公司支付的103万元,应认定为男方离婚后的个人财产。
3
离婚后,女方要求前夫返还“夫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是否合法?
女方要求前夫返还夫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是有法律依据的。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坏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另一方并不知情,但在婚姻关系结束后,另一方发现一方存在上述行为,在2年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在离婚前,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以至于离婚时另一方忽略了这部分财产,离婚后照样能重新分割。
4
为什么法院不支持女方返还男方购房款的请求
这个问题涉及离婚后财产分割协议能否撤销的问题。如果分割财产的协议不能撤销,协议有效,女方不能要求返还,男方当然也可以随便处置离婚后属于个人的财产。
男女双方离婚后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以在1年内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这类案件法院应该受理。
1、在审理中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法院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财产分割协议依然有效。
2、一方在订立协议离婚时,被另一方欺诈或者胁迫,事后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或者撤销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可以变更或撤销。
这类情况必须要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存在欺诈或者胁迫的情形。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要证明对方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形,比如胁迫需要提供及时向警方报案的记录、警方备档的案件笔录等等,从其内容反映出受到对方胁迫,不得已签订协议,并非一方真实意思表示。
责编 | 杨姑娘
来源 | 法律快车、中国法院网
0
虚假广告、虚构房源、虚标价格、泄露信息、无证营业……房产中介的弊端可谓备受诟病。然而日前,知名中介“链家”又被曝隐匿房源信息,层
2016年3月中旬,出生于1965年的文某与江苏省苏州市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全日制劳动合同,从事电子产品组装工作,约定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5天,每周休息两天。但由于行业工作性质,加班对文某可谓家常便饭。 2016年11月下旬,文某所在公司安排其进行体检,发现他血液中白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建议进一步检查。同年12月20日晚10时左右,文某从公司打卡下班,次日凌晨3时左右,文某的妻子发现其身体出现异常,遂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出具证明显示,文某为猝死,原因不明。 对此,文
劳动者“隐婚”可以解雇吗?已婚的人士在面试时隐瞒实情,而后被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能以此为由开除员工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劳动者“隐婚”可以成为被解雇的理由吗? 案例 张某通过某招聘网站知道了A广告公司招聘的信息,在经过3轮面试后,于2015年11月与A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张某正式到岗工作后,按公司要求填写入职信息时,在“婚姻状况”一栏中填了“未婚”。 2016年3.月下旬,张某发现自己怀孕了。其实,她早已结婚。但一想到自己来公司仅有几个月,且入职时称“未婚”,张某不敢向公司表明怀孕
小张为改善居住环境,在2016年1月与上家李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一套房屋。房屋总价为450万。小张首付300万,并约定4月底付清余款并办理过户。3月上海新政
来源: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案情简介 2017年1月,李先生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一份两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前三个月为试用期,月工资5000元。试用期期间,公司实际以每月3000元标准向李先生发放工资。转正后,李先生才拿到约定的5000元月工资。 在了解到试用期工资不应低于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的80%的规定后,李先生向公司提出每月按4000元补足试用期工资差额却遭拒绝。双方协商未果,李先生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公司支付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工资差额共计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