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庆法院网
┃作者: 赵柏武
近日,弥陀法庭审结一起包含一辆铲车在内的三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庭审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对轮式铲车是否属于机动车、是否应投保交强险及本次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各执一词,
那么轮式铲车到底是否属于机动车?本次交通事故中原告损失应由谁承担?下面简要进行介绍和分析。
【案情简介】
2016年11月28日,詹某(未取得驾驶资格)驾驶无号牌汽油机车在超车过程中,与迎面临时停放在路侧轮式铲车(系查某所有)旁的陈某驾驶的小型轿车相碰,发生致詹某受伤、两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詹某负本次事故主要责任,陈某负本次事故次要责任,查某负本次事故次要责任。
陈某车辆在A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查某铲车未投保交强险及其他险种。詹某受伤于2017年3月25日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鉴定的误工天数为180日。后詹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245879.88元并要求A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赔付。
【争议焦点】
1、轮式铲车是否属于机动车及是否应投保交强险。
2、对原告损失的赔偿责任如何分担,A保险公司是否应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赔偿。
【分析】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关于机动车的定义: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挂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关于轮式专用机械车的定义: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装有橡胶车轮可以自行行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20km/h的轮式工程机械,如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但不包括叉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从机动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的定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均可说明轮式铲车属于机动车。查某辩称铲车属于特殊的工程作业车辆,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特种设备目录,铲车并不属于该目录项下的任何一类特种设备。
故本案铲车属于机动车的范畴。
查某辩称铲车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强制保险车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使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因此,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均应当按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本案所涉铲车是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应当按照规定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查某作为该车的管理人,对其所有的肇事车辆应当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而未购买,故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确定赔偿责任:(一)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予以赔偿”。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一条规定“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其中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当事人请求先由已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保险公司就超出其应承担的部分向未投保交强险的投保义务人或者侵权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于本案中詹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陈某、查某承担次要责任,詹某的损失首先由陈某、查某在各自的交强险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根据各方事故责任由詹某、陈某和查某按6:2:2的比例承担责任。因陈某驾驶的轿车在A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查某系投保义务人但未投保交强险,詹某要求A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保险责任限额内足额予以赔偿于法有据。陈某应承担的超出交强险限额部分的赔偿责任由A保险公司根据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合同约定予以赔偿。A保险公司对超出应承担的部分可另行向查某追偿。最终法院判决A保险公司赔偿詹某11万余元,查某赔偿1万多元,其余损失由詹某负担。
0
作者︱李昭 胡高崇 陈一薇 来源︱环球律师事务所 前言: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是用人单位用于保护其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劳动者不影响用人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竞业限制制度对于维护市场主体良性竞争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竞业限制协议亦难百分百得到劳动者履行,一旦发生劳动者违约的情形,用人单位在寻求救济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首先需要保证双方签订的竞业限制条款合法有效。本文旨在通过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分析,为确保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协议进行有益探索。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用于限制知悉商业秘
老板在外出差,委托手下员工代为签订合同,这似乎是较为常见的事情,但是当老板资金周转不开,无
单位能否禁止劳动者讨论工作条件?劳动者违反“封口令”,用人单位能否对其进行惩罚?!
导读: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在初次招录劳动者时约定的彼此考察的期限。在司法审判实践当中,由于许多用人单位对试用期认识不够充分,在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时存在诸多与法律之规定相冲突的地方。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在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形下,应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存在一些争议。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劳动关系双方恰当处理各自权责是非常必要的。 ▶先看试用期约定的四个“高级”错误 这四个问题之所以“高级”,因为其中个别问题可能连专业人士也把握不准。至于精神病与试用期关系,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了解。 ▌1、试用期期
来源︱中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导读:在本案中,岗位变动通知电子邮件系电子证据,具有不稳定性及易变动性,又未经公证,仲裁庭无法核实该证据发送人、接收人的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同一性,亦无其他关联证据与之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所以仲裁庭无法确认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2015年10月14日,吴某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商务合作经理,双方签订了期限自2015年10月14日起至2018年10月13日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吴某的职务为商务合作经理,主要工作是推销公司产品,属外勤人员,工作地点为青岛;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