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隐婚”可以解雇吗?已婚的人士在面试时隐瞒实情,而后被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能以此为由开除员工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劳动者“隐婚”可以成为被解雇的理由吗?
案例
张某通过某招聘网站知道了A广告公司招聘的信息,在经过3轮面试后,于2015年11月与A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张某正式到岗工作后,按公司要求填写入职信息时,在“婚姻状况”一栏中填了“未婚”。
2016年3.月下旬,张某发现自己怀孕了。其实,她早已结婚。但一想到自己来公司仅有几个月,且入职时称“未婚”,张某不敢向公司表明怀孕事实。后来,因孕期反应对工作造成了影响,公司发现张某已结婚并怀孕的事实,便让张某主动辞职,张某不同意。公司遂以张某入职时填写虚假婚姻状况、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由,单方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张某不服,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仲裁结果
仲裁委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A广告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8000元,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该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有知情权,劳动者有如实说明的义务。
《劳动法》第12条、第13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第27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0
近日,一则“杨乐乐被骗788万”消息被大量转载,受到网友广泛热议,讨论内容各有不同。一时间,“合同诈骗”也成为热词,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合同诈骗相关法律问题更值得关注。经济交易与合同诈骗的界限到底如何划分?股权纠纷和合同诈骗两个法律程序如何进行?受损利益又将如何得到救济?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从表面上看,合同诈骗罪的实施者不按约履行合同,造成了合同另一方的数额较大的经济损失。而经济纠纷也可能由于双方或单方的违约行为,即履行合同存在瑕疵或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产生,也可能因为合同一方的欺诈行为而导致合同
蔡某和周某为某公司的股东,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30万元,其中蔡某占45%,周某占55%。周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后蔡某、周某及邵某签署《股份合
肖某系货船的实际购买人,该船挂靠在A航运公司。船舶登记所有人及经营人登记均为A航运公司,肖某为船舶驾驶员。肖某长期在长江及内河间从事货物运输的营运活动。在运输货物过程中,肖某取得周某(已判刑)的联系电话,并得知周某在收购运输的生铁。20
作者|崔永峰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 2017年第11期 【裁判要旨】 当事人在商事合同中约定的不得起诉条款,超出了私法自治的范围,不受合同法调整。不得起诉涉及诉权的放弃,排斥国家对纠纷提供司法救济,应不具有诉讼法上的效力。□案号 一审:(2015)洪民初字第00753号 【 案 情 】 原告:王飞。 被告:皮军英、裴祥。 原告王飞以投资持股方式与被告皮军英、裴祥投资从事房地产开发。被告皮军英、裴祥为某置业公司的股东,该公司开发学府文苑小区。2014年11月15日
双务合同即缔约双方相互负担义务,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合同。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保管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