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与尹先生(均为化名)之间有过一场名誉权纠纷的诉讼,被告尹先生败诉。败诉的尹先生在履行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后,随即将判决书张贴在小区内,郑先生认为,尹先生此举再次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又诉至法院。近日,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审结这起名誉权纠纷案,法庭判决尹先生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向郑先生书面赔礼道歉。
【案件回放】
郑先生和尹先生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郑先生已届不惑,尹先生年逾古稀。2015年5月,两人因故发生纠纷,郑先生第一次诉至法院。郑先生在诉称,尹先生书写了他的“十大罪状”,作为证人在他与别人的诉讼中作证,相关内容被他人公布在小区业主的微信群里。郑先生认为,尹先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的名誉,使他心理受到巨大伤害,要求尹先生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尹先生否认自己书写了相关材料,称自己不会上网,不可能在网上攻击郑先生,因此不同意郑先生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5年1月,在原、被告所住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有人发布了两张图片,图片内容为两页手写的信件材料。该材料以尹先生的第一人称叙述,在“今天以对法律负责用事实证明原告(指郑先生)是横行小区的恶势力而绝非是良民”的文字之后,罗列了郑先生的“十大罪状”,内容与尹先生在郑先生与别人的诉讼中所作的“证言”高度相似,包含“原告与老婆已分居”、“原告以黑老大身份暴力压阵”、“原告属于黑恶势力”、“原告道德败坏”等表述。庭审中尹先生表示,“十大罪状都是上次庭审作为证人证言向法院表述的,都是事实。我向法官写信这是我的自由和权利”。
法院经审理认为,尹先生虽然否认相关信件材料是他所写,但庭审中又自认“十大罪状”是作为证人证言向法院表述的,法庭据此判定相关微信群里发布的“十大罪状”是尹先生所写。法庭同时认为,“十大罪状”的内容,有的涉及郑先生的隐私,有的尹先生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加以证实,虽然尹先生认为“十大罪状”是作为证人证言向法院表述的,但相关内容已经被案外众多第三人知晓,而且措辞具有明显宣扬原告隐私和贬损原告的主观故意,明显超出了合理评论或批评的范围,足以使原告的社会评价度降低,给原告的名誉造成一定影响。
2015年8月,长宁区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被告应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并在所住小区内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驳回原告其余诉讼请求。
2015年10月29日,上述案件执行完毕。当天下午,郑先生将尹先生写的《道歉信》发布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此举引起尹先生的不快。当年11月中旬和次年8月下旬,尹先生两次将上述案件判决书的前4页张贴在小区内,同时用粗线圈出“十大罪状”的内容,并“附言”称:“为了让大家了解真相……以便广大业主对本案原告、被告的人品及在小区的表现有更多的了解……不惹不贴,一惹就贴!”。2016年8月底至9月初,尹先生再次在小区内全文张贴上述判决书,同时张贴“导读”称:“……我是说过十大罪状,但是经过审理,原告自认判决书上写明‘本院予以确认’。这才有法律效力……”。郑先生发现上述情况后,每次都向警方报警,并于2016年11月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尹先生停止侵犯他名誉权的行为,向他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经公开开庭审理,长宁区法院再次判决被告尹先生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在双方所住小区内张贴5日,内容须经法院审核),驳回原告其余诉讼请求。
【以案说法】
法院审理认为,前案判决书已经明确,被告所写“十大罪状”中的措辞具有明显宣扬原告隐私和贬损原告的主观故意,已经超出了合理评论或批评的范围。在本案中,被告张贴上述生效判决书,以圈划的形式再次宣扬了原告隐私和对原告含义贬义的词汇,足以再次使原告的社会评价度降低,给原告名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由于原告没有举证证明被告上述行为对他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对原告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法辞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九十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0
无论是因为劳动合同到期还是被用人单位解聘,许多员工往往都是匆匆离去,并不知道还有必要好好盘点一下:自己该拿的钱是否到位。 案例一:单位拒绝续签合同,可索要经济补偿 2016年9月1日,王晓琳与公司签订的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到期后,虽然王晓琳有按照原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标准,继续留在公司的愿望,但却被公司一口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王晓琳能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吗? 点评 王晓琳有权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
“你家祖坟被挖了!”祖坟被挖岂可儿戏对待,依法合理索赔! 日前,南京的金女士一家都沉浸在无法言喻的痛苦之中。 因为,金女士家的祖坟竟然被挖了! 按照我国的风俗及对先人的敬畏,祖坟的意义莫名重大,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家祖坟被挖毁,只剩下少量遗骨和陪葬品,相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尽管肇事者南京碧桂园开发商表示动工前并不知情,但不可置否的是该行为的确给金女士一家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也实实在在地侵犯了金女士一家的合法权利,金女士一家是可以向南京碧桂园开发商要求合理的赔偿的。 根据我国《最高人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唐正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无责赔偿制度,即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依法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看起来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本文拟从法理的角度予以分析,厘清机动车一方无责赔偿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商榷。 1 无责赔偿的适用条件 (一)、无责赔偿的法律规定。关于无责赔偿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
小虎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便到某超市当理货员。一天超市电脑出现严重故障。小虎便和经理说“让我试试”!不到一小时,超市电脑恢复正常。因此,管理层决定调其去技术部工作,但是人力资源部告诉他调入新岗位需要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小虎觉得自己已经在超市工作1年了,怎么有要约定试用期?双方起了争议。 【争议】 小虎认为自己已经工作满一年了,公司的也对他进行了试用期考核,这次调岗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得到公司认可才进行的,既然认可为什么还需要约定试用期? 公司认为,小虎原来超市是理货员,现调往技术部,和之前是完
劳动合同作为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人单位往往会基于各类原因在劳动合同中作出一些细节约定,但是有的约定却存在不当之处,甚至违反了法律规定。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六类常见错误。 错误一:试用期约定不当 法律对于试用期的规定,本是为了给劳动关系双方提供一个相互考察的机会,但一些用人单位由于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一些不当约定。较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两种: 1、试用期期限约定不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