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
[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 律师入驻

    手机浏览

    手机扫一扫,浏览更便捷

    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fadoudou.com

  •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问律师

  • 微信扫一扫,发现身边律师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发现身边律师 微信小程序找附近律师

    或搜索微信小程序
    找附近律师

专业的法律咨询与律师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知识>读文章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发布时间:2017-10-10 11:25:18

阅读量:440

  案情回放:

  2015年5月,章女士因胃癌切除术后胸闷、喘憋入住陆军总医院肿瘤科,影像检查显示肿瘤复发、胸腔积液、腹腔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伴间质性肺炎。在进行抗炎、平喘、胸穿抽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仍逐渐加重。在患者家属准备“自动出院”的当天上午,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显示急性心梗,伴快速房颤(心率200次/分钟),呼吸困难呈端坐状并进行性加重。

  按多学科会诊意见进行治疗后,患者心跳转为窦性,但呼吸仍十分困难,痛苦不堪。针对上述病情,医生与患者亲属进行了交流。在患者家属表示认同后,给予静脉壶入吗啡10mg,患者呼吸状况明显好转,可平卧入睡。次日凌晨,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予皮下注射吗啡10mg,呼吸状况再次好转。下午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皮下注射吗啡10mg无效,患者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在场亲属平静料理后事。

  时隔半年,到2016年,章女士的儿子以医院“过量使用吗啡,导致患者死亡,使其过早地承受了丧母之痛”为由到法院起诉,向医院索赔10万余元。诉讼过程中,某司法鉴定所认为“医方使用吗啡不够慎重,对病人死亡负有较轻微责任”,随后,司法鉴定医方“应用吗啡不够慎重”,存在过错。

  法院裁判:

  2017年5月17日,法院公布一审判决:某司法鉴定所的法医临床鉴定意见不予采信,驳回原告要求陆军总医院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书明确指出,“吗啡的使用与患者的死亡无关”。

  典型意义:呵护医生的善意!

  (来源:人民日报)

  治愈从来都不是医学的唯一目的。当疾病无法治愈时,帮助和安慰患者是医生更重要的职责。

  如果缺乏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医生裹足不前,处处自我防护,不敢为患者冒任何风险,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患者。

  一名胃癌术后患者住进北京某医院肿瘤科,医院给予镇痛、平喘等姑息治疗,其中包括注射吗啡,但患者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时隔半年,患者家属以医生“过量使用吗啡”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要赔偿。最近,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宣判医院胜诉。

  在本案中,患者死亡是由病情危重所致,而非过量使用吗啡,这是基本事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都有权利获得高质量的临终关怀,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被列为癌症止痛和安宁疗护的首选或必备药物。

  当一位生命迅速衰竭的患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医生岂能袖手旁观?给予姑息治疗,尽力减轻痛苦,体现的是医学的人文关怀。一纸公正的判决,对维护生命的尊严有深远影响。

  在全球死亡质量排行榜上,我国排名较落后。我国人口数量约占全球人口的20%,而吗啡使用量却不足全球的5%。这意味着,很多临终患者本该使用吗啡,却没有获得足够的药物,只能在痛苦中离开人世。原因何在?

  一是社会观念滞后。很多人认为,对晚期肿瘤患者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在临床上,重治疗、轻止痛,重生命长度、轻生存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二是法律支持不足。很多医生由于害怕惹官司,不得不采取过度自我保护措施,即便患者临终前非常痛苦,也不敢使用吗啡等“敏感药物”,因为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很容易被司法鉴定机构认定为“使用吗啡不慎重”,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两个因素叠加,导致我国姑息治疗发展缓慢,临终患者生存质量较差。

  在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战地医生遇见严重受伤的患者,总是问一句:“这是吗啡,需要一支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医生就会将吗啡注入伤员体内。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将死亡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刻意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的到来。作为肿瘤科医生,他们常常面对的是“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的患者。

  当治愈疾病已经成为不可能时,医生是徒劳地对抗死亡,还是将缓解痛苦作为治疗原则?这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曾说过:“使患者在死前享有片刻的安宁将是医生神圣而崭新的使命。”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让晚期癌症患者安宁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应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事实上,治愈从来都不是医学的唯一目的。当疾病无法治愈时,帮助和安慰患者是医生更重要的职责。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是不可逆的结果。医生采取姑息治疗措施,使其尽可能舒适地走向死亡,不仅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而且符合伦理学准则。在临床上,很多医学干预措施既存在明确的有效性,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有害性。当医生面临“双重效应”时,其做法只要符合患者利益最大化,就可得到伦理学辩护,这是全球通行的原则。

  医学是人性善良的表达。面对医学的不确定性,医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善恶,存乎一心,医生也被称为“良心职业”。有时,一个冒险的治疗方案,虽然不符合治疗指南,却能奇迹般挽救患者的生命;有时,一种药品的灵活使用,虽然超越说明书范围,但足以让患者的生命更有质量。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否则就无法进步。医生只要怀着一颗大爱之心,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即便出现意外结果,社会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如果缺乏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医生裹足不前,处处自我防护,不敢为患者冒任何风险,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患者。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当你即将走到人生终点,如果希望得到有尊严的照护,就请呵护医生的善意吧!

  来源/人民日报


来自:仟律网

0

相关分类: 济南市推荐律师 李海律师 吗啡第一案,司法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热门推荐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用私家车跑“快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

家庭自用车辆从事网约车营运未通知保险公司,因营运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在商业三者险范围内免赔——程

时间:2017-10-10 11:26

282次阅读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褒贬不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患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的状况。患者因此在诊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

时间:2017-10-10 11:24

261次阅读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离职员工讨要高温费 能否获支持?

  【案情介绍】  张某是某钢铁公司员工,2015年10月因交通事故受伤并前往医院治疗。2016年1月,钢铁公司通知张某,因其未上班三月余,且未办理请假手续,按规定算自动离职,要求张某办理离职手续,否则将按除名处理。但张某未至公司办理离职手续。2016年4月,张某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要求钢铁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病假工资、加班工资、高温费。2016年5月,钢铁公司告知无锡市惠山区总工会,决定以按照旷工自动离职处理的方式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仲裁委随后终结仲裁活动。张某诉至法院,要求钢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时间:2017-11-22 14:17

21369次阅读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离婚时,女方是否可以要求家务补偿?

1998年6月,青岛市民程某(男)与高某某(女)结婚,两人都是事业型,生活独立。结婚时两人书面约定:婚后的收入除生活必需品外,各自收入归各自所有。两人婚后生活甜蜜,儿子出生后,

时间:2017-10-10 11:20

285次阅读

吗啡第一案,司法呵护了医生的善意,为病危病人注射吗啡无错!

2017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金额是多少?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时间:2017-10-10 11:23

1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