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
[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 律师入驻

    手机浏览

    手机扫一扫,浏览更便捷

    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fadoudou.com

  •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律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问律师

  • 微信扫一扫,发现身边律师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发现身边律师 微信小程序找附近律师

    或搜索微信小程序
    找附近律师

专业的法律咨询与律师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知识>读文章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发布时间:2017-08-31 09:30:15

阅读量:326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四十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19号)

  第二条 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请求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具有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案例

  1.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对车辆的保管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与擅自驾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张发宾诉余柳生、吴丁孙、吴朝荣、邓金栾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如对车辆的保管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应由车辆所有人或保管人与擅自驾驶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借车出事故造成损害,应当由出租人、承租人或出借人、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受害人可向其中任一方或双方提出赔偿请求。

  审理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广西法院网 2009-08-19

  2.酒店保安擅自开走住客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酒店承担补充责任——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李某等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住客停放酒店的车辆被酒店工作人员擅自开走并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工作人员的行为既非因执行职务引起,也不具有为单位谋取利益的表象,纯粹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故不构成职务行为,酒店不需承担雇主的替代责任。但酒店应承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赔偿责任。该补充责任范围应与其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相适应。酒店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直接侵权人追偿。住客由于对车辆既失去了运行支配权,也丧失了运行利益,则不应承担责任。

  案号:(2011)黄民一(民)初字第493号

  审理法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2期

  3.擅自挪动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汪某诉叶某、李某、刘某交通事故纠纷

  案例要旨:驾驶人驾驶本人车辆,见他人车辆未熄火而下车擅自挪动他人车辆导致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5年05月28日(第7版)

  4.机动车车主怠于看管车辆而导致他人损害的应承担过错责任——王某诉许某、谭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机动车车主有能力预见且应该预见未拔下车钥匙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危险,而放任了此种危险的发生,在未将车钥匙拔下的情况下,擅自将车停在路边,导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驾驶机动车致人伤害,应当承担怠于看管自己车辆的过错责任。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0年5月20日(第7版)

  5.驾驶人擅自驾驶单位车辆造成事故的,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单位有过错致使驾驶人在工作时间之外仍可自由支配车辆的应承担连带责任——淄博华鹏纸业有限公司、杜金章等与淄博华鹏纸业有限公司、乔研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驾驶人酒后驾驶致事故发生,既非发生在其工作时间内,亦与其执行职务不存在任何外在或内在联系,故驾驶人作为直接侵权人未经单位允许驾驶车辆致人损害,应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而单位作为车辆的所有人及管理人,未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控制车辆,致使驾驶人在工作时间之外仍可自由支配车辆,则单位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与驾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号:(2014)鲁民提字第295号

  审理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5-10-09

  相关观点

  一、未经许可擅自驾驶他人车辆责任主体的认定

  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确认责任主体,即事故当事人各方应当如何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既有利于维护受害人及其他赔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贯彻自己责任原则,维护人们的合理行为自由。关于擅自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本条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下同)中涉及了“机动车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和“机动车管理人”这三个不同概念。

  机动车驾驶人是指实际操作机动车上路行驶的驾驶员,一般情况下是机动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享有者,原则上应当对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即车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条、第12条的规定,是指机动车在车辆管理机关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而这里规定的“机动车管理人”是指对机动车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单位或个人。该条司法解释针对机动车所有人与管理人分离的情形,将机动车管理人纳入到过错责任的主体范围之内,相比之前颁布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18条中关于“机动车使用人”与“机动车所有人”的概念更为明确。因为“使用人”并不能简单认定为机动车的驾驶人,故应从广义上解释,即实际能够控制车辆运行并且能从车辆运行中获取利益的人。在驾驶员执行工作任务、出租方同时提供驾驶人员、擅自驾驶他人车辆、出质中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形下,可能会存在解释上的争议。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采用“机动车一方”这一模糊的概念界定赔偿责任人,但是并没有明确区分是“机动车所有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我们认为,责任人应当是保有人,而是否属于机动车运行的保有人,应当从其是否对该机动车的运行在事实上处于支配管理的地位以及是否从该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得了利益这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实践中,一般认为,机动车所有人通常情况下就是保有人。但如果机动车所有人与实际驾驶人的分离违背了原权利人的意思(例如在机动车被盗抢或者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的情形下),则应以该机动车的实际占有人,即盗窃者、抢劫者和抢夺者或未经允许擅自驾驶者为保有人。这是因为在此类情形下,机动车盗抢者的责任性质与保有人是一致的;而且,机动车盗抢者的其他特征也完全符合上述保有人的定义。擅自驾驶者也应纳入机动车保有人的范围,承担赔偿责任。此时,机动车的原权利人已丧失监管能力,亦非运行利益的享有者,因而不符合保有人的条件,只需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即可。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杨立新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

  二、擅自驾驶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承担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之外的侵权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租赁、借用等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仍不足以赔偿的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在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的情形下,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可作如下理解:

  (1)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2)交强险不足以赔偿的部分,区分机动车之间和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两种情形,分别根据不同的归责原则认定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3)经认定的属于该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由驾驶人承担。

  在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情形下,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其理由在于:

  (1)从自己责任角度讲,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其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2)从运行支配角度讲,在擅自驾驶情形下,机动车已经脱离了所有人的控制,驾驶人从事实上控制、支配机动车,所以开启危险之源的主体是驾驶人;

  (3)从运行利益角度讲,在擅自驾驶情形下,驾驶人从机动车运行中获利,不仅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比如驾驶人可以更快捷地到达某个地方,可以锻炼自己的开车技术,甚至包括可以体验开车的感觉,寻求开车的刺激等。

  (4)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讲,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9条的规定,租赁、出借等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使用他人机动车情形下,机动车使用人尚需要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未经过所有人同意的擅自驾驶行为,驾驶人更应承担赔偿责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杨立新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三、擅自驾驶情形下,所有人的过错认定标准与借用、租赁等情形的区别

  在本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下同)规定的情形下,所有人的过错认定标准与借用、租赁等情形存在区别。在《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的借用、租赁等情形下,所有人是基于自己的意思将机动车交付他人使用,应当预见到机动车由他人驾驶会产生危险,故其过错主要体现在未对借用人、承租人是否具有相应的驾驶能力等影响机动车安全驾驶因素进行合理审查,或者体现为未对机动车适于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维护等方面。

  本条规定的情形下,因所有人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并不知情,无法预见机动车何时会上路行驶,无法对驾驶人进行甄选,而且基于其对机动车的自主管理权,要求其将机动车时时保持在适于运行状态也不合常理,故其过错主要体现在未对机动车妥善保管或管理,从而促成了擅自驾驶情形的发生这一方面。是否妥善保管或管理的认定,应以通常的注意义务为标准,比如人离车却未锁车、未熄火或未拔车钥匙等。如果所有人已经尽到了通常的注意义务,如所有人已经锁好车,却因行为人掌握开锁的技术而将车开走的,不能认定为所有人的过错。


来自:仟律网

0

相关分类: 济南市推荐律师 刘方律师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 非诉业务法律顾问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热门推荐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什么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如何认定?如何处罚

  导读:实施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的行为,并且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不但给铁路、公路、水上、空中安全运输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那具体来说怎么认定破坏交通工具罪?如何处罚?下文将为您讲解。      一、什么是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刑法第116条,第119条第1款),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

时间:2017-11-22 14:17

13551次阅读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驾驶三轮车车祸身亡 公路管理方被判赔偿1

  无证驾驶三轮车上路,撞到移位于道路白线内侧的水泥隔离墩,重伤不治。今日,鄠邑法院判决死者60%事故责任,公路管理方承担40%事故责任,向死者家属赔偿13万元。  去年9月23日,谢某无证驾驶无牌照三轮车在108国道行驶时,不慎撞到位于道路白线内侧的水泥隔离墩,身受重伤。事故发生后,谢某被送医抢救,因伤情严重,救治无效死亡。2017年初,谢某5名继承人将涉事公路管理方起诉至鄠邑区法院,清求判处该公路管理方赔偿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2万余元。  鄠邑法院查明,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谢某负事

时间:2017-11-22 14:17

12458次阅读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租赁合同纠纷中有关装饰装修处理的裁判规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房屋租赁市场日益活跃,而在房屋租赁中,人们对房屋装饰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装修的价值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在房屋租赁合同无效、解除或履行期限届满时,对于租赁房屋内装饰装修物应如何处理的争议与纠纷也越来越多。而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该问题的裁判标准又往往千差万别,进而使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时无所适从。有的未区分装饰装修是否形成附合,有的则直接忽略了出租人是否同意利用的认定。本文则针对实践中种种标准不一的现象,在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解读的

时间:2017-08-31 09:08

251次阅读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施工过程中操作起重机砸伤他人,属于交通事

  导读:交通事故,大家知道的一般都是发生在道路上因为种种原因车辆之间或者车辆与行人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的事故,经交警部门处理后依法承担责任及赔偿事宜,但是,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如果在施工场所内由于车辆操作不慎导致误伤他人,又该如何看待?      基本案情  2015年8月21日,被告马x所有的新A87xx号起重机吊装钢筋时将原告陈xx碰伤。当日,原告以“今晨2时许,工作中被高处坠落的钢管砸伤胸部及髋部”为主遂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相关检查提示:腹部脏器

时间:2017-11-22 14:17

13207次阅读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则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遇见

2013 年,上海某建筑公司与建筑师王女士签订了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待项目工程验收完成之日,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但 2016年中旬,该项目即将完成时王女士发现自己已怀孕,并将此事告知公司,要求顺延劳动合同。

时间:2017-08-31 09:13

29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