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共同出资买房登记在一方名下,未登记方可能因没有权属登记而导致权利受到侵害,为维护自身权益,可与登记方协商加名。另外,在购房过程中,如发生赠与、借贷、投资等事实,应以书面形式记载清楚,以免日后产生纷争。
当男女朋友关系确立后,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到如胶似漆阶段,基本上会想要独享两人世界感受“家”的味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恋爱期间,大都会提出共同买房以兑现“双宿双飞”的爱情誓言。然而,婚前买房许多事情无法预料,近日,荣成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婚前“合资”买房的纠纷。
案情回顾
小张和小于两人经人介绍于2013年登记结婚,后因感情破裂诉至荣成法院请求离婚。小于要求小张返还婚前购房出资30%即12万元和婚后对楼房还贷共计63万元的一半,并提交荣成市公证处出具的载有“男女方分别对财产楼房出资70%和30%”的婚前财产公证书一份。但小张称,当初为了与小于结婚随意写的出资比例,实际小于对婚前购房没有出资。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小于提交的公证书记载的“出资人民币30%”是已经实际出资了30%还是双方约定将对楼房出资30%是不明确的,如今主张价值40万的楼房自己出资了30%即12万元,据此购楼款应在办理公证书时已经全部付清,而实际上两人在婚后还在共同偿还楼房贷款,且公证机关在办理时没有了解楼房的实际价值,所以,公证书中记载的“出资人民币30%”不可能是一个确定的公证数额,在无其他证据佐证的前提下,法院无法认定小于已给付小张购房款12万元。故法院判决,小于要求小张返还购房款12万元,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婚姻存续期间,楼房还贷部分应为共同财产,原告要求分割其中一半,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
法官说法
婚前共同出资买房,房屋登记在双方名下,各自合法权益均可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婚前共同出资买房只登记在一方名下,离婚时非登记方就很可能会受到损失。因此,为避免日后可能存在的纠纷,婚前共同出资买房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未登记人对财产权属要有清晰认识
我国《物权法》不动产所有权认定采取登记主义,法院对所有权认定以权属证书为准,而对涉诉合资买房的认定非常困难,未登记人对此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2、共同购房过程中存在赠与、借贷、合伙投资等事实,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购房过程中,银行转账记录只能证明金钱来往,而无法证明赠与、借贷、合伙投资等事实。因此,如果双方对于所购房屋权属有约定,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份额,以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争议。此外,公证处出具的的公证书依法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是法院应当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公证证明也可能出现差错,庭审时法庭会结合当事人的陈述,严格审查公证证明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所以,办理公证时要注意明确责、钱、权、利、房的归属,以期达到利益共存的基础。
3、购房过程中,银行转账记录只能证明金钱来往,而无法证明赠与、借贷、合伙投资等事实
因此,如果双方对于所购房屋权属有约定,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份额,以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争议。此外,公证处出具的的公证书依法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是法院应当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公证证明也可能出现差错,庭审时法庭会结合当事人的陈述,严格审查公证证明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所以,办理公证时要注意明确责、钱、权、利、房的归属,以期达到利益共存的基础。
4、如果非登记方希望自身权益得到法律保障,可以通过与登记方协商增加自己为共同所有人进行房屋变名登记
通过完善权属登记,无疑是最好、最有效的维护自身权益和避免纠纷的方式。
作者:于飞 法官
来源:山东高院公众号
0
2011年9月2日,时年18周岁的畲族女清茗用其表姐清香的名义与一男子钱某登记结婚。2012年生一女孩。2014年9月,清茗离家出走,并于2017年1月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钱某的婚姻关系无效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确立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中国也于1999年正式确立了这项法律制度。《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时,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据此规定,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指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在出租人出卖租赁物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于其他人购买的权利。那么在何种情况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失效呢?下面跟小编来了解一下。 案例 保某与民某共同出资盖了一栋三层住宅。约定:一层由保家居住,二层民家居住,三楼暂时作为仓库使用。后民
当事人未经通知程序直接要求法院解除合同的处理
因房价上涨过快,不少卖房人在二手房交易中常恶意违约,以期换取更多利益。本文以卖方违约后,买受人主张的可得利益损失赔偿为中心,梳理相关裁判规则和专家观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转自:法律图书馆 来源:中国妇女报 出于购房资格、银行信贷政策、税费成本等原因考虑,现实中父母子女之间约定,一方以另一方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另一方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的情形十分常见。但随着房屋价值的高涨及社会财产观念的变化,这种家庭亲人之间借名买房的情况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 无借名买房协议,父母的产权人身份难证明 姜先生系姜父的独子。姜父称,在2003年,考虑到将来可能征收遗产税,其以自己的个人财产出资,以其子名义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购买一套房屋,并将房屋产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