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保险公司营销员俞先生在受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中,不仅向客户误导销售,并且未让被保险人亲笔签名,最终导致3名客户向保险公司投诉并退保。保险公司认为俞先生的行为不仅造成了公司经济损失,还有损公司声誉,遂起诉向俞先生索赔8万余元。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黄浦法院)作出判决,俞先生应赔偿保险公司5.5万元。
2008年5月,俞先生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合同,成为了这家保险公司的个人业务保险的营销员。根据合同约定,俞先生可在上海范围内从事保险营销活动,并根据保单金额获得相应佣金。此后,俞先生便开始一直从事相关保险营销活动。
然而,在2014年至2015年间,保险公司先后接到3名客户的投诉,称在投保时受到了营销员的误导,并且保险合同上被保险人签名栏上的签名都不是本人所签,因此要求全额退保。经查,投诉所涉及的保单系俞先生在2011年至2012年间所签发。为查清事实,保险公司还委托鉴定机构对保险合同上的签名进行了笔迹鉴定,结果显示,客户投诉所称代签名问题属实。最终,保险公司同意客户退保,并全额退还了3名客户的保费共计32万余元。
营销员违规开展营销活动让公司背了黑锅。保险公司认为,见证被保险人在保险资料上签名是保险代理人的职责,俞先生的行为已违反约定,构成违约。于是,保险公司将俞先生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包括三笔佣金以及处理投诉所产生的笔迹鉴定费6000元在内的经济损失,并按已获佣金的三倍确定赔偿金额8万余元。
对此,俞先生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保险公司所称的损失与他的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涉案的三份保单不应认定为无效。俞先生辩称,保险公司在电话回访投保人时,投保人曾明确表示签名是本人所签,投保人作了虚假的陈述。俞先生还强调,三份保单都是储蓄分红型保险,退保后保险公司无息退还客户保费,公司只可能盈利,并没有损失。
黄浦法院审理后认为,俞先生与保险公司之间构成有偿委托合同法律关系。根据双方委托合同的约定,见证被保险人在投保书上签名是保险代理人在受托开展保险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本职责。现系争投保单上的签名并非被保险人本人所签,故俞先生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违约情形,且违反保险监管规定,过错明显。涉案的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已向俞先生支付佣金,之后,保险公司为查证俞先生的过错而支出了相应的笔迹鉴定费用等。上述损失客观实际存在,俞先生应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同时,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和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对于保险合同的适当缔结和履行有直接责任,对保险代理人也负有培训和管理职责。据此,综合考虑双方的职责及过错程度,法院酌情认定俞先生应赔偿保险公司损失5.5万元。
一审宣判后,俞先生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
0
导读:供用热力合同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我国的供用热力合同是指合同一方提供热力资源供另一方使用并由另一方支付价款使用热力的合同。然而我国《合同法》仅规定了参照供用电合来适用的规定难免有些牵强,并没有更加详尽的规定供用热力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裁判要旨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案情简介 一、2007年6月24日,原告高尔夫公司与被告吴咏梅、郝正(吴咏梅之夫,已去世)签订《高尔夫国际花园商品房预售
┃来源:人民法院报 ┃案例编写人: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万 亿 裁判要旨 无偿搭乘情形下,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乘客可以依据过错责任要求提供无偿搭乘的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提供无偿搭乘者没有故意或明显的重大过失时,可以适当减轻其赔偿责任。 同行的无偿搭乘人员增加或提高了交通事故发生时的风险,且该风险是导致交通事故损害后果的原因之一,同行的无偿搭乘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情 韩峰与杨先亮等四人商议租车到湄潭参加婚礼。嗣后,杨先亮请罗正阳送其到湄潭,罗正阳因与杨先亮系朋友关系同意
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对方逃逸,各种赔偿的落实会更加困难。两辆机动车发生事故,一方逃逸了,另一方该找谁赔偿?若有无辜受到牵连的第三人受到侵害,又找谁赔偿? 遭受侵害的另一方找谁? 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一方机动车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一般应由使用人承担责任,所有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责任。 若是对方逃逸,另一方可以考虑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是不是同一人。若不是,看看机动车所有人对
导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在衣食住行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于生活的一些问题要有所保障。对此保险便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是在保险行业发展的同时,不良的现象也随之滋生,这边是保险诈骗,保险诈骗在一定程度上是会构成保险诈骗罪的,那什么是保险诈骗罪?如何认定? 一、什么是保险诈骗罪? (一)基本含义: 保险诈骗罪:(刑法第198条)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保险标的”,
目前购买交通保险时使用的大多是格式合同,权利义务都明确记录在合同格式中,大部分人签订保险合同的时候不会仔细理解查看合同内容就签字。等到要报保险的时候才发现这样不赔,那也免责,最后的损失还是要自己承担。下面随小编来看一个案例,分析一下免责条款什么时候无效? 案例 2016年3月9日,王某与某保险公司支公司签订了一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合同,合同约定保险期为一年,并交纳1000元保险费。王某在投保时,公司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告知及释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2016年9月4日,王某丈夫驾车在某路段发生交通